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Taiwan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暨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 電子報 
第 104 期 2018年11月
 我要訂閱   各期電子報 

  最新資訊

開啟一扇探索知識殿堂之窗~李文華校長傳授學子「學術研究之路」的心得經驗

「什麼是科學家?」、「什麼是醫師科學家?」、「哪些課程跟啟發研究有關?」、「我想去研究,到底要唸書到什麼樣的程度?」、「去證明一個問題是錯的好不好?」、「如果我發明了專利會不會被別人學走?」,很多研究結果都沒有辦法運用在實際的醫療上面…… 對於大學生心中的疑惑與不解,李文華校長於10月25日傍晚主動邀約中醫學系的同學座談,以輕鬆的口吻深入淺出的方式解答同學們的疑問,同時傳授自己從事「學術研究之路」的心得經驗,啟發同學走上研究之路,會場氣氛熱絡座無虛席。 「找到自己的所愛;」致力推動以研究導向發展菁英教育的李文華校長鼓勵同學,不僅如此,更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雄心壯志。李校長說,把老師教的十八般武藝全部學會了,要能超越老師的第十九般武藝從哪裡來?就是研究。 李校長毫不諱言對中醫情有獨鍾。這是非常浩瀚的一門學問,宇宙間有時辰、天地、萬物和複雜的人事,想想看就知道,這些古人是非常的了不起,雖然他們所解答的只是一部份,我們可以把它全部綜合起來,只是現在還沒有一個中醫大師能把這些東西全部綜合起來,這幾千年的東西,是很突出的人做出來的,如果有辦法把它統合成一家,你一定是當代最了不起的;李校長認為。 這就是歸納跟演繹,歸納跟演繹本身就是研究的方法。李校長表示,一般來說,中醫師沒有在做研究,因為中醫師是用不同的方法在研究。中醫師用Observation(觀察)望、聞、問、切;怎麼樣去望,怎麼樣去聞,怎麼樣去問,怎麼樣去切,切是最後的治療;望聞問都是最重要的資訊,切才是總結。 李校長直言,如果有人覺得中醫不需要去做研究,一直去記那些古老的東西,那是絕對突破不了的,後學絕對沒有辦法比現在的老師好,雖然,現在的老師在這方面的功力都已經相當強了,但是夠好嗎? 曾經有同學跟我說,校長講十句話,只對一句話;校長就是希望你們把這些胡說八道的話挑出來,來跟校長辯論,才會讓你想到,哪一些是true,哪一些是not true,哪一些totally wrong。 這些對你非常有用,在日常生活裡,每一天都會碰到這些事。譬如說,男同學看到一個喜歡的女生,不是看她漂亮就追,那一定遭殃,一定要動過腦筋,才知道她的品德個性,跟我是不是matching;女生也一樣,男生追妳怎麼辦呢?怎麼做判斷?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是天天會發生的Daily life;李校長神情剴切的說,因此,培養分析事理的研究精神,在大家的生命過程非常重要。 「研究的精神」用在日常生活裡,就是要問「為什麼?」所有的事,第一個問題就是:真的嗎Really?下一句話是:你怎麼讓我相信How can you convince me?有人要你放50元,兩個禮拜的複利變成5000元,有這麼好康的事情嗎?所以,你要問:真的嗎?然後,下一句話是:我不相信I don't believe it,雖然台灣的騙子不少,你還會受騙嗎? 什麼是研究?什麼是好的研究?李校長傳授個人經驗,你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些有的沒的,或是自己做得很高興,可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或者是你做了些什麼,以後根本不重要。 好的研究必須找到一個Niche,從這個位階下去探究,你會成為一家之首,這個位階在整個學術界裡面有它的重要性,當別人提到這個東西,就知道這個人曾經在這裡頭做出哪些了不起的貢獻。 什麼是科學家?科學家跟醫師有什麼不一樣?李校長表示,醫師與科學家都是師徒制,可是做醫師的信念跟做科學家的信念是不一樣的。醫師之上有大師,老師叫你向左轉、叫你向右轉,說一是一、說二就是二,為什麼?因為是人命關天。老師教我這樣做是可以救人的,你就不能亂變,這是醫師的信念。 科學家的信念呢?老師講完之後馬上想,是這樣嗎?老師有沒有講錯?什麼地方有毛病?是真的嗎?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信念。前者可以當一個非常好的醫師,把老師的十八般武藝全部學會,老師多好,你就會跟他一樣好,可是你無法青出於藍勝於藍;因為老師十八般武藝都教給你,你不知道第十九般武藝,對不對?第十九般武藝從哪裡來?就是研究。 有人說這個病人醫不好,那怎麼去把這個病人醫好,就是突破,就是青出於藍勝於藍,這就叫醫師科學家。 李校長認為,大一的同學在十八歲就立志要唸中醫,大部份的同學心中都像我剛說的一樣,就是想要變得比教授好。老師教會我所有的東西以後,我怎樣才能做得比老師還要更好,所以一定隨時都要想到,怎樣去突破。 學中醫有三樣東西是跟西醫息息相關而且吻合的。第一個是免疫系統:過敏、免疫排斥、免疫反應這都是。第二個是神經:中醫裡什麼都做,以前中醫是不知道腦袋的,知道的是心,所以神經系統對於中醫非常重要。第三個是代謝:中醫講的是吃的東西跟藥,中藥本身就是食物的一種,吃進肚裡的東西要怎麼去代謝? 西醫一直都不相信中藥,在西醫裡吃了阿斯匹林,頭就不痛了,但中藥吃下去一定需要時間去代謝。就像感染有人會發炎,有人不會發炎,為什麼有些人不會發炎?因為他們免疫系統很強,如果身體不行,就會這發炎,西醫就給抗生素,中醫也有抗生素,但另一方面又增強你的免疫系統,這就是中醫跟西醫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整個身體的治療,不是針對一個地方的治療,比較需要時間,中藥常常要吃藥一兩個月,就是用來逐漸的改變你的代謝,使得身體上得到平衡。 做中醫一定要從這三方面作基本的研究,這是現在學中醫的人要用現在的知識去解釋的,一步一步的去做,就可以跟中醫的理論套在一起,你的研究就有辦法突破,你就是個很了不起的中醫老師,每個都有實驗證據,而不是只有古人說。 李校長是研究癌症的專家,他知道中醫裡頭處理癌症有許許多多的方法,從來都沒有把癌細胞一次殺死,都是用間接的方式去處理這些癌細胞,增加人的免疫力、抵抗力,跟現在的免疫學完全相同的道理。現在的免疫學有沒有效?今年的諾貝爾獎就是美國James Allison跟日本學者Honjo,有免疫療法25%-30%的癌症有效。 李校長帶領的研究團隊於是用中藥去做測試,在治療的過程怎麼去增強免疫力,能否多存活了幾年,於是他撮合中西醫教授一起來做這個實證,李校長衷心的期待,等我們找出來後,諾貝爾獎就落到中醫學院了,那個時候大家驕不驕傲?我們有太多的寶藏在這裡。 李校長是研究癌症的,又是分子生物學家,所以就從基礎的去了解,為什麼這個東西會產生癌症,如果知道他已經得了癌症,要用什麼方式去治療?李校長說,西方的科學沒辦法像中醫看得這麼大樣,每次只針對一種癌症去治療,這也不是錯誤,就像有人看中醫有效,有人看完沒有效,「又不是一種藥走遍天下;」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性質也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一樣,所以跟現在的免疫學道理完全一樣。 研究題材要怎麼去挑選?李校長說,他在美國做了25年的乳癌研究,18年的眼睛視網膜研究,如今乳癌研究的結果,使得現在美國的婦女不需要擔心,以前得到乳癌大概只剩一兩年的時間,現在,十年、二十年都沒有問題了,乳癌變成一種慢性疾病,不是什麼大問題。況且,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現在有辦法標靶治療、有免疫治療、有早期診斷,對於父母親遺傳性的疾病,媽媽得到了,也就知道女兒什麼時候就要開始篩檢,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在時候怎麼去切除,拿掉之後要怎麼去追蹤,要活到70歲80歲都沒有問題。 在美國為什麼這個重要?因為九個女人裡,就有一個得乳癌,而且罹患乳癌的通常都是大公司CEO的太太,所以籌了大筆經費給美國衛生研究院去做研究,讓大家有辦法一步一步仔細的分析,現在看到乳癌就知道患者是哪一期,要用什麼藥、怎麼治療,清清楚楚。 李校長欣慰的說,這就是我在美國25年所得到的貢獻,我跟我太太都是做乳癌的,我們是非常驕傲而且高興,當然這些都已經回饋到台灣了,台灣乳癌治療的醫師也都是Follow美國的研究。 在美國乳癌一般都是在55歲-65歲的女性身上,台灣是在40-50歲之間,提早十年。李校長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台灣的婦女會這麼不幸,提早十年就得到乳癌?想來想去,因為台灣的女孩子都很能幹,台灣的媽媽非常辛苦,我想大概就是因為累?環境也沒有辦法解釋,怎麼會這麼早就得到乳癌?拿這個題目做研究的人也不少,就是找不出所以然來。 台灣的婦女吃得比美國人更肥胖嗎?沒有呀。李校長的結論是:台灣的媽媽真的太過辛勞了。 如今,癌症裡頭最頭痛是胰臟癌。台灣的胰臟癌病人數目不多,但是得到了就是先判死刑。無藥可救。以前台灣有人得到乳癌的時候,幾乎是整個家庭都在哭,現在拍拍肩膀,不要緊,乳癌治療進步了,還可以活20年,可是得到胰臟癌,只能無奈跟他說,現在想要做什麼趕快去做,不要後悔,時日不多了。 胰臟癌有兩種,一種是胰臟腺癌,一種是神經性的癌症;胰臟腺癌五年的存活率只有5%,非常糟糕的是,80%的病人被診斷出胰臟癌時已經擴散到肝臟去了,因為事先檢查不出來,平均剩下的時日約三到六個月,偶見的奇蹟簡直是太少了,小於5%。 為探索真相,李校長信心十足地挑了這樣的題材,這是非常困難的題材,因為沒有人敢做,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李校長說,以前不做,因為胰臟癌的數目比起乳癌並不是這麼多,可是,每個得到胰臟癌的人三個月、一年後都過世了,這麼嚴重,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 癌症裡還有腦瘤,最近美國一位重量級的參議員叫做McCain就是死於腦瘤,美國參議員甘迺迪Edward Kennedy也死於腦瘤;所以腦瘤也是非常困難的,它的數目更少,比起胰臟癌還少,所以我們先解決胰臟癌,怎麼解決胰臟癌?雖然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可是想想看,今天我們能把胰臟癌治療、診斷做完之後,我們會將這個研究往前推,照顧著人群,不是一個個人了,而是一個家庭,重要性在這個地方。 第一個問題:我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胰臟癌會產生?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每次診斷到胰臟癌後都已經擴散了?為什麼不能夠早期診斷呢?為什麼不能早點知道,就可以把它處理掉呢?為什麼做不到? 第三個問題:得到了以後怎麼處理? 這些都是思考問題的方式,然後列出一個一個的方案,再來想怎樣解決。我就在做這個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全世界都看得到台灣這個團隊在做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我們對於Cance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已經做了相當長的研究,Early detection也做了相當進展,治療是最困難的,所以我們找出一些抗體,找出一些方式,因為胰臟癌最怕就是擴散,怎麼樣阻斷胰臟癌的擴散。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了解它怎麼擴散。 李校長這次回台灣,於是找了8、9個教授,一起組成了台灣胰臟癌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找了高尚德院長,因為他相信中藥還沒有被好好的使用,所以想要用中藥使得這些開刀後的病人活得更長。 李校長興緻盎然的說,這個實驗很有意思,50個開了刀的病人,跟另一群50個開了刀的病人,用一樣的方式治療,唯一不一樣的是,其中一群人多了中醫師去看這50個人,把這些治療紀錄下來,是否比另外50個人平均活得更長,這是我相信的事,這就是我對中藥的一種相信,只會變好不會變壞,為什麼不試。 況且,中醫有很多東西可以做,這就是李校長為什麼要研究胰臟癌,這是治療方面,在生活裡頭則要探究,為什麼會產生胰臟癌。 「沒有一個研究一天兩天可以做完的,都是日以繼夜。」為什麼?就是你喜歡。李校長語帶詼諧說,就像男生追女孩子一樣,會天天在女生宿舍門口等待,因為你喜歡。如果沒有這樣的一股熱情,就沒有可能做研究,「尋找到自己的所愛;」因為這不是你今天、明天、後天的事情,而是你一輩子的事功。What do you want to do?我要當醫師或醫師科學家都行,醫師科學家就是醫師的老師,你要了解更多的問題還有辦法解決,這就是醫師科學家。 為了栽培醫師科學家,本校設立了「千里馬計劃」,今年醫學系從一年級到畢業,全部免學雜費,唸博士的期間也是學雜費全免,這個和美國完全一樣。李校長說,中醫系還在努力,教育部還沒有核准,當大學生進入千里馬計劃就讀後進到博士班,全部都是免學雜費,讓大家很專心的做研究,來培養你們。以後同學們當了醫師,就是MD-PhD(醫學士-醫學博士雙學位),你們就可以不用擔心教授為了要升等、做研究、寫論文,因為你們已經做好了。 李校長這幾年為聘請中醫大師煞費苦心,因此,他對中醫系同學的期許非常高,希望大家聽了校長的話以後,能有一半回來學校當教授,他會非常高興。 為什麼請不到中醫教授?因為美國沒有中醫嘛,歐洲也沒有中醫,韓國人會韓醫但是不會講英文啊,日本的漢醫早期是中醫沒有錯,後來西方醫學發達了以後,中醫在日本變得非常弱,只有台灣中醫是一枝獨秀。所以我們自己栽培自己的中醫教授以外,已經沒有地方去找了;李校長坦言,這是個危機,也是轉機?他鼓勵同學作好研究,幾年後回母校來當教授,要有這樣的雄心。 在中醫學系羅綸謙主任主持的Q&A時間,李校長輕鬆幽默的與學生親切互動,「把校長問倒了,我最高興。」就像世界排名第一的UC Berkeley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喜歡給一年級的大學生上課,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問很多奇怪的問題把他考倒,因為無知嘛。聽起來不合邏輯的問題,老師回去以後就會思考,為什麼這個孩子有這個問題呢?為什麼我沒有想到? 「在學校有哪些課跟啟發研究有關?」李校長答覆,你可以挑一個喜歡的老師問說:老師我想要知道什麼叫研究?剛開始上課時你什麼都聽不懂,但是只要懂1%,繼續下去懂2%,久而久之跳到60%、80%。美國的大學實驗室裡也是有很多學生,進來隨便看,喜歡就去跟老師學,每個人學的東西不一樣,由於資訊非常發達同學都很聰明,也馬上就學會了,還可以再跟別人學。 我到Berkeley讀書不是自己了不起,是我的老師很了不起。李校長說,第一年跟他學,第二年跟他平分秋色,因為老師懂的就是那些東西,先把老師懂得全部學會,然後再跟別人學。校長第一年到學校來就是做這件事情,暑假讓同學進到實驗室看看裡面在搞什麼東西,再給學生錢去買漢堡吃,第一年就花了五十幾萬,有一位叫Ngo的越南學生在大學畢後就寫了四篇文章,所以大學生能不能做研究?當然能做,一點困難都沒有。 「校長鼓勵讓同學早點進入研究的狀態,我的想法是當我需要知道或當我想知道的時候,或當我沒有其他方式去知道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去做研究,是不是?」不是。李校長回覆,研究是種Training;現在有些中醫老師很辛苦,因為他們以前就是沒有接觸這些東西,所以他們要做研究的時候真的是做不來。 「校長講的研究部份比較偏研究方法,或是研究技術?」李校長回覆,首先要找出問題來,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要自己去想,怎麼有辦法知道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因為你已經唸了很多書,聽了很多故事,或是用敏感的鼻子可以聞到氣味,不是只有問問題,要去研究,才知道這個東西的答案。 「我想去研究,到底要唸書到什麼樣的程度?」李校長回覆,大家要唸書多久才能想到要去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就真的需要時間。這個時間不是說唸書多久念完就可以,而是這個問題要在你的腦袋裡折騰好久,才會想怎麼去把它解決,在解決之前也需要想想,這個問題是不是很重要?如果問題不重要,那耗生命下去做不是浪費嗎? 小時候我在漁村長大,要抓魚時,就要去找一種毒藤,磨碎之後加點香煙丟進洞裡,鰻魚就會跑出來。長大後,我好奇為什麼鰻魚會跑出來?我大三時在師範大學裡做了一個中藥的實驗:毒藤實驗。著手做生化分析找出毒藤的成份,研究就是這樣子,不是嗎?實驗做完了也沒有發表啊,可是我都懂了。 大四時,生物系裡只有我一個人做畢業論文,關於記憶的論文,那個時候誰懂記憶?我想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增強記憶,把中藥丟給老鼠吃,看老鼠會不會變聰明,這是44年前的事。等我到Berkeley去的時候不一樣了,什麼都是最現代的,如今用最現代的方法來解決古老的問題,解出來後就沒有人不相信中醫了。 「去證明一個問題是錯的好不好?」李校長回覆,不太好。要研究證明,就要知道什麼是對的才重要。在文獻上錯誤的比比皆是,可以說它是垃圾,但是說完之後,什麼才是對的呢? 問題有沒有問對?方法有沒有弄錯,結論有沒有搞錯,這就是校長教學生的方式,不是發表在文獻上的就是對的。 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能做什麼研究?事實上,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己的興趣,以及對了解問題鍥而不捨的精神。 當然,不是在座聽講的同學都可以當教授,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科學家,自己去衡量自己,我喜不喜歡?喜歡就有機會。 李校長自信有個好腦袋,他認為同學們的腦袋絕對不比他差,好好的用腦袋創造新的東西,做一些好的工作,以後就不用擔心「錢」途。李校長形容,錢有四個角,人只有兩個腳,人去追錢追不到,但是錢追人追的到;必須把自己變得很獨特、能發明創新,讓後面的人捧著錢追你,這才是最富有的方式。 「如果我發明了東西專利會不會被別人學走?」李校長回覆,這位同學不用擔心,在美國沒有這種事情,在中研院也不會有這種事情;因為徒有專利是沒有用的,要有去執行專利的人,專利就像一篇文章一樣,文章內容會錯,專利也可能會錯,人才重要。 李校長37歲的時候成立第一家生技公司叫CANJI,當年還是副教授,就擁有10項世界專利,都是別人捧著錢來找他,拜託要一起開公司,當時允諾一位德國人,那時候他很忙,沒有辦法到公司去,就把研究結果告訴公司讓他們去做,對方好高興,三分之一的股權就給校長了。後來這位91歲投資人跟校長說:「我不是投資那些專利,I invested on you;」所以不要在乎那些專利了。 「很多研究結果為何沒有辦法運用在實際的醫療上面?」李校長回覆,不用擔心,台灣太重視結果了,就是說做的研究要馬上看它能不能用,很快要開公司,以致有些研究的底子不穩,一送到臨床去就碰到問題馬上就垮了,沒辦法解決;在台灣太多生技公司都是眼光短小,有沒有基礎研究非常重要。 「在做研究的過程中,什麼時候才會知道如果自己的研究不如預期,要怎麼才能克服那段時間?」李校長回覆,找一個伴侶做精神的慰藉。 做任何事絕不會一帆風順,就像求學、事業和人生都是如此,大家才會祝你一帆風順;為什麼會有和平獎?因為世界從來沒有和平過。 從事研究實驗也是一樣的,校長禮拜六日會衝到實驗室裡頭埋頭做實驗,遇到不順利,做完嘆一口氣,全部槓龜,一天又浪費了,這是經常發生的,從失敗經驗裡學會沈思,如何讓實驗不要槓龜,所以就會想出更好的方法;做是一回事,想更重要,失敗就是得到答案的一個關鍵,你沒有失敗怎麼會有成功? 不過,當你失敗的時候,有女朋友或太太安慰說:別擔心,我們去看電影。電影看完後腦袋又Cheer up了,明天再嘗試一次,這個才是重要;這是李校長的人生經驗,好的伴侶就是這樣,了解作研究的酸甜苦辣,她能夠體諒你、inspire你。 【新聞連結】 中央社新聞網: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4222.aspx

 

【相關圖片】

李文華校長傳授學子「學術研究之路」的心得經驗
 
李文華校長為學子開啟一扇探索知識殿堂之窗
 
校長座談會場氣氛熱絡
 
李校長座談啟發同學走上研究之路

↑回上頁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
電話:04-22053366分機1501
地址:40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 91 號
E-mail:aca45@mail.cmu.edu.tw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學研究部
電話:04-22052121分機2751
地址:404 台中市育德路2號
E-mail:cmuh_dmr@mail.cmuh.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