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Taiwan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暨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 電子報 
第 104 期 2018年11月
 我要訂閱   各期電子報 

  最新資訊

本校陳易宏教授與台大研究團隊合作發現針灸止痛新原理 提供未來疼痛治療的新策略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及中醫藥研究中心陳易宏教授團隊與台大藥理學研究所邱麗珠教授團隊,合作發現針灸止痛新機轉“Median nerve stimulation induces analgesia via orexin initiated endocannabinoid disinhibition i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這項研究成果於2018年10月份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提供未來疼痛治療的新策略,受到國際醫學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這項研究發現,電針小鼠內關穴後,經由刺激正中神經,導致下視丘神經元釋放一種名為食慾素( orexin )的神經胜肽至中腦疼痛控制的腦區,進一步促進內生性大麻釋放,進而減少抑制性的神經元活性,最終導致止痛作用,並且該止痛作用機制與腦內啡無關。 陳易宏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闡明針灸止痛的神經生理變化,可讓民眾更為接受此傳統療法,造福更多病人,也為日後止痛藥物的開發,提供新的理論基礎。陳易宏教授團隊與台大藥理學研究所邱麗珠教授團隊,自2012年起攜手合作,此研究歷時6年完成。 陳易宏教授目前擔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基礎神經科學學會秘書長。陳教授指出,中國醫藥大學的中醫藥研究,在李文華校長及王陸海副校長帶領下,強調以現代醫學技術探索中醫,以現代醫學的證據來向世人說明中醫的療效及原理。 針灸在中醫使用已逾2500年,目前許多西方國家也逐漸將針灸納入常規醫療方法,世界衛生組織明訂針灸可用於治療64種疾病或是症狀,而其中以疼痛為最主要的適應症。有關針灸治療疼痛的機轉,雖然以腦內啡理論最廣為接受,但目前未能全面明瞭其作用。 陳易宏教授指出,活化下視丘食慾素神經元啟動的神經路徑,是新發現的針灸止痛機轉,與腦內啡引發止痛的神經路徑是不同的,2者都是與針灸止痛有關的中樞神經機轉。此發現另一個意義是可能為對於臨床上對於嗎啡產生耐受性的病人,提供另一項治療方法,因為機轉路徑不同,預期對於嗎啡產生耐受性的病人,仍然能夠以活化食慾素神經元的神經路徑進行止痛。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官方學術週刊。創刊於191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基礎科學領域的學術雜誌之一,擁有廣泛的讀者群。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3286.aspx

 

【相關圖片】

陳易宏教授解說發現針灸止痛新原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回上頁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
電話:04-22053366分機1501
地址:40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 91 號
E-mail:aca45@mail.cmu.edu.tw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學研究部
電話:04-22052121分機2751
地址:404 台中市育德路2號
E-mail:cmuh_dmr@mail.cmuh.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