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Taiwan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暨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 電子報 
第 2 期 2010年04月
 我要訂閱   各期電子報 

  最新資訊

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簡介

對血癌、淋巴癌與許多固態腫瘤來說,經高劑量的化療與放射線療法之後,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相當重要的治療方式。1997年,邱昌芳醫師負責與籌劃造血幹細胞移植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施行,創建了第一間骨髓移植室,訓練資深護士照顧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人,並向檢驗醫學部血庫組借將,派遣資深醫事技術人員林嬌玲與羅文吉醫檢師,前往台北榮民總醫院學習白血球細胞分離、冷凍與保存血液幹細胞、流式細胞儀幹細胞分析等相關技術。藉由這些初步的努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終於在1998年5月進行首例自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同年11月進行首例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1998年12月,葉士芃醫師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服務並開始帶領本團隊運作,積極領導的作風造就該團隊良好的服務,促使本院近年來成為中台灣主要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轉介中心。

為了達成本院的遠景與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中、西醫學中心」,繼續提供更優質與全面性的醫療服務,並且加強大學附設醫院的醫學教育與研究功能,且應付日益增加的幹細胞移植與癌症治療等臨床服務,與研究領域方面的需求,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Stem Cell Research Laboratory and Tissue Bank, SCRL-TB)於2002年6月成立,本科室隸屬於醫學研究部,除了血液幹細胞移植外也加入了組織庫,陳志榮教授為首任主任。除了陳教授與初期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的核心成員之外,更於2002、2006、2007年分別有小兒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醫檢師賴育秀、劉雅琳小姐等人加入本科室。分子生物學領域著名的張建國教授,2005年成為第二任主任,為本科室帶來新的概念與相關實驗技術。曾帶領幹細胞移植團隊的葉士芃醫師,在2007年接下張主任的職務,成為第三位主任。陳教授、張教授、與邱昌芳教授等人為本科室的資深顧問。2009年3月,因應衛生署發布「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辦法」,將血液幹細胞保存業務部分與眼科、整型外科共同成立「細胞庫」,同年7月經評估與骨科、神經外科顱骨庫合併成立「人體器官共同保存庫」, 神經外科劉俊麟醫師加入團隊,12月於急重症醫療大樓2樓規劃符合GTP規範之實驗室,99年4月正式運作,即將於今年6月接受衛生署評鑑。

血液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於98年7月修改編制成在科室下設三個組別分別是幹細胞研究組、組織庫與保存庫。幹細胞研究組中心目標為整合週邊血、骨髓及臍帶血三種血液幹細胞移植作業,包括從收集、分離、冷凍及所有相關檢驗技術之整合,建立與發展一個兼具臨床服務與研究之功能單位。

組織庫成立宗旨為妥善保存與應用本院病患之檢體與病理標本,以提昇本院之學術研究水準以及促進臨床醫療服務品質,良好的冷凍與儲存各類惡性腫瘤組織和相對良性組織、各類組織液、血液等檢體以方便之後進行醫療研究(表一)。為使組織庫運作各個程序合法、合理與順暢,設置有組織庫委員會、組織章程及作業細則供遵循。所有收集之檢體,皆依據衛生署九十一年五月十日公告「研究用人體檢體採集與使用注意事項」,組織庫除了受衛生署公告之法規規範外,並接受本院IRB(人體試驗委員會)之監督,包括檢體之申請使用與用後之處理。每一檢體皆須有主治醫師的檢體冷凍保存申請書及病人或法定代理家屬簽具之同意書。

人體器官共同保存庫內含細胞庫、眼庫、皮庫、神經外科顱骨庫與骨科骨庫,為因應對植入、移植、輸注或轉植於人體之人體細胞、組織如皮膚、眼角膜、骨、顱骨及取自臍帶血、骨髓、週邊血液之造血幹細胞,為避免導入、傳播及擴散傳染病,故依循衛生署於91年12月13日衛署醫字0910078677號公告「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設置一個符合GTP規範之保存庫,其所有作業流程皆依保存庫之品質管理系統設置與執行。

經由不間斷的努力,本科室現在為位於第一醫療大樓5樓的實驗室、組織庫與位於急重症醫療大樓2樓的「人體器官共同保存庫」,配備了細胞分離機、細胞分選器、流式細胞儀、電腦程式控溫冷卻儀、各項培養箱、液態氮氣桶等等。除了臨床服務佔本科室能量之大宗外,更積極參與相關之醫學研究,目前參與國科會三年幹細胞計畫,重點項目有:

  1. 化學治療,骨髓移植時MSC的影響,目前已發現全身放射治療(Total body irradiation)會造成骨髓MSC染色體變異(圖一),這極有可能是移植後發生次發性腫瘤的重要因素。
  2. 探討MSC趨向(腫瘤之特性)(Tumor homing activity),目前我們已在動物實驗上發現MSC不是每種腫瘤都會homing(圖二),必須探討出真正機轉,否則無法實際運用於臨床。

    目前研究結果已初步發表於國際重要學會,如美國血液病年會(ASH,2009),並且於2010年二月於新加坡舉辦之『Bridging the Gap』國際血液惡性腫瘤大會,被選為優秀論文口頭報告。正式論文目前正在撰寫中。

除了本身研究能量之外,本科室更廣泛地與其他研究人員或實驗室進行幹細胞領域的研究,例如與本院的分子醫學中心合作等。近期更協助本院血癌治療團隊為本院爭取到國家卓越癌症研究中心計劃,而且癌症是此項卓越計畫的四個子計畫之ㄧ,預定在今年五月,在設備、人員到位後,正式成立血癌研究中心,並與學校鍾景光教授共同合作,擴展更尖端之血癌研究。

我們竭誠歡迎院內與國內或國際臨床與基礎的幹細胞領域等相關研究單位合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的內容、以及對本科室的任何建議與合作,請聯繫葉士芃醫師supengyeh@gmail.com或電院內分機1513,5226。

 

表一、組織庫檢體保存統計表

Year
Tissue cases
Tube number of tissue cryopreserved
Case number of blood cryopreserved
Tumor
Non-Tumor
Junction
OCT
Serum
Plasma
Buffy coat
2003
377
2442
1919
161
266
271
318
302
2004
762
2383
2126
384
1183
887
898
904
2005
687
2047
1761
231
902
820
847
860
2006
742
2107
1850
320
637
1254
1289
1293
2007
1029
2927
2475
412
352
1744
1777
1772
2008
1142
2892
2781
615
12
1493
1523
1510
2009
1521
3209
2997
617
0
1654
1729
1711
Total
6260
18007
15909
2740
3352
8123
8381
8352

 

圖一
MSCs after TBI showed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with evidence of clonal evoluation
 
 
 
 
圖二
MSCs selectively homing to 4T1 and Rag tumor but not CT26
 
 
 
圖三、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成員

 

【相關圖片】

圖一、MSCs after TBI showed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with evidence of clonal evoluation
 
圖二、MSCs selectively homing to 4T1 and Rag tumor but not CT26
 
圖三、幹細胞研究室暨組織庫成員
   

↑回上頁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研究發展處
電話:04-22053366分機1501
地址:40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 91 號
E-mail:aca45@mail.cmu.edu.tw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學研究部
電話:04-22052121分機2751
地址:404 台中市育德路2號
E-mail:cmuh_dmr@mail.cmuh.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