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重要宣導】中國醫藥大學 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於學術研究之參考指引
說明 | ||
---|---|---|
中國醫藥大學 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於學術研究之參考指引 114年5月 為鼓勵本校研究人員積極探索前沿研究方法與技術,並審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成式AI)工具輔助學術研究,提升研究效率與成果的創新性,特制定本參考指引。本指引旨在確保在學術研究中負責任地使用生成式AI,維護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 一、強調原創性知識的建構 學術研究的核心在於透過對既有知識的深刻理解,運用創新的思維模式開拓未知領域,進而產生新的知識體系。生成式AI仰賴龐大的數據、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等技術來生成內容,其本質是一種資訊彙整與模式識別的過程,無法取代人類獨有的創造力、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因此,研究者在使用生成式AI時,應將其定位為輔助工具,切勿過度依賴或全然接受其產出的內容,知識的創造與詮釋仍應以研究者自身為主導。 二、嚴格驗證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生成式AI所產生的內容是基於複雜的編解碼過程,目前生成式AI技術仍有相當比例之「幻覺」。因此,研究者必須對AI生成的論述抱持審慎態度,務必親自查核相關資訊的正確性、可靠性與時效性,以確保研究內容的嚴謹性與可信度。包括核對事實、評估證據以及確認資訊是否過時或存在偏見。 三、貫徹學術研究的透明度與責任歸屬 學術研究的公開透明是維護學術聲譽的基石。研究者應詳盡記錄並公開研究過程、方法、數據來源以及合作單位等資訊。當使用生成式AI作為研究輔助工具時,研究者有責任主動了解並遵守學術研究機構、經費贊助單位、期刊及研討會等對生成式AI應用的相關政策。在申請研究經費及發表學術成果時,應根據相關規定適當揭露生成式AI的使用情況,以符合學術研究的揭露要求。最重要的是,研究者對其研究行為及成果負有完全的責任。若學術成果中包含生成式AI所產生的內容,研究者必須如實聲明、詳細揭露,並仔細評估其在研究中的作用與影響。 四、審慎評估並遵守AI開發者的使用者條款與政策 生成式AI的開發者通常會發布詳細的使用者條款與政策。這些條款明確規範了生成內容的合理使用範圍與限制等重要資訊。因此,在使用任何生成式AI工具之前,務必仔細閱讀並理解相關的使用者條款與政策,確保使用行為符合規定,避免違反相關條款。 五、嚴格遵守著作權法與學術倫理規範 生成式AI的運作原理是基於對他人著作的學習與再生成。許多學術出版商及研究機構已針對生成式AI的使用發布了相關政策,例如要求揭露使用聲明,並明確禁止將AI工具列為學術發表論文的作者。研究者在使用這類工具時,應事先充分了解相關政策,並嚴格遵守著作權法的規定與學術慣例,正確標註所有參考資料來源,以避免觸犯著作權法及學術倫理規範。此外,由於AI生成的內容若非自然人或法人創作,原則上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研究者若直接使用AI生成的內容而非自行撰寫,可能面臨著作權上的風險以及學術倫理的質疑。若使用AI生成圖片,應查核是否侵犯著作權,並負完全責任。 在撰寫與投稿學術論文時若使用生成式AI,須遵循以下核心原則:透明揭露、責任歸屬與人類監督。作者必須清楚說明是否使用生成式AI,包括工具名稱、版本、用途與使用方式,通常應於方法、致謝等章節中揭露。AI工具不得列為作者,所有內容仍由人類作者負責,需確保其準確性、原創性與出版倫理。AI僅可作為輔助工具,不得取代作者於研究設計、分析與結論撰寫中的核心貢獻。舉例各大期刊出版社規範摘要如下: Elsevier:允許用於語言潤飾,須在聲明中揭露,禁止AI列名作者與產製圖像,強調作者最終責任。 Springer Nature:AI不得擔任作者,禁止AI產製圖片與影像,不可上傳稿件使用AI當作審稿工具。正在密切關注該領域的持續發展,並將酌情審查和更新這些政策。 Taylor & Francis:支持負責任使用AI於構思與寫作輔助,須揭露AI工具資訊,禁止AI列為作者,並強調AI不可取代核心研究工作。 Wiley:依循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指引,要求於撰寫、圖像與數據處理方面揭露AI使用,作者須承擔全部責任。 本指引將根據技術發展與學術界的共識持續更新。中國醫藥大學鼓勵研究人員在遵守本指引的前提下,探索和利用生成式AI的潛力,共同促進學術研究的進步。
參考資料 Brainard, J. (2023). As scientists explore AI-written text, journals hammer out policies. Science, 379 (6634), 740-741.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h2762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2023). Authorship and AI tools: COPE position statement. Elsevier. (n.d.). Publishing ethics: Duties of authors. Taylor & Francis clarifies the responsible use of AI tools in academic content creation. (2023). Taylor & Francis. Tools such as ChatGPT threaten transparent science; here are our ground rules for their use [Editorial]. (2023). Nature, 613, 612. Wiley Author Services. (2023).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on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ublishing ethics.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2024)。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2024)。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2024)。常見問答(FAO)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2024)。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 佛光大學(2024)。生成式AI用於學術研究之參考建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23)。生成式AI用於學術研究之參考指引。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 數位學習中心(2023)。臺大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2023)。人工智慧技術對學術倫理的影響及因應建議。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3)。留意生成式人工智慧(AI)用於學術與研究活動時的6個關鍵!〔海報〕。 戴君芳。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参考指引簡介(2024)。臺大醫院倫理中心季刊第1期。
|
||
相關附件 | 沒有附件 |